索引号: | bxsgyhxxhj-2025-00035 | 发布机构: | 本溪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
信息名称: | 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关于推进国有“老字号”改造升级的提案》(第4034号)答复 | 主题分类: |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
发布日期: | 2025-05-14 | 成文日期: | 2025-05-14 |
废止日期: | 文 号: | ||
关键词: |
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关于推进国有“老字号”改造升级的提案》(第4034号)答复
九三学社市委会、市政协经济委:
您提出的《关于推进国有“老字号”改造升级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在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持续发力,印发《本溪市深入推进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通过政策引导、技术创新、产业链整合等手段,使我市“老字号”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重振其市场竞争力。
一、聚焦发展目标,健全国有“老字号”企业发展体系
一是深入推进双本融合,钢地实现合作共赢发展。召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本溪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深度推进本溪—本钢融合发展工作会议,会上签订了《“双本”2025年合作协议》。努力提升本钢本地配套率,多次组织召开全市钢地铁精粉供应推进会,推进本溪矿业、思山岭中泰矿业、东方三家子矿业等8户企业与本钢集团签订长期供货协议。联合本钢定期开展废钢、辅料、备品备件等细分领域配套对接。2025年1-2月份地方企业全年向本钢供应铁精粉55.89万吨,废钢11.12万吨。
二是积极搭建企业对接平台。2024年组织开展多轮次企业产需对接大会,累计参会企业400余户。举办首场助力企业拓市场专项行动暨钢铁冶金、水泥建材行业产品推介会,邀请50家需求单位和50户工业企业现场交流对接,20家单位达成合作采购意向,并现场进行签约;召开工业企业产需对接大会,共邀请全市各产业链龙头企业、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单位、医疗机构、金融保险机构、规模以上和规下重点培育企业,以及高校、科研院所和工业互联网、电信运营企业等300余家单位参加,50户企业完成意向签约;召开本溪市中医药产业发展大会,邀请省卫健委、省工信厅有关领导,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全省各中医院院长,省内中医药、保健品等领域著名企业家80余人参加,合力推动辽宁中医药产业发展取得新突破。同时共组织28户优质企业参加京津冀高端重型装备产业集群建设对接洽谈会、汽车及零部件供需链对接会(华晨宝马专场)、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产业对接会等省内各类对接会议6次,帮助企业拓宽合作渠道。
三是优化金融服务,拓宽银企合作领域。与市发改委联合,积极搭建银企对接平台。在企业融资难的情况下,收集企业贷款需求,依托工信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再贷款政策,分两批推荐再贷款项目。第一批次推荐了69个项目,共有46个项目入选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项目清单,目前新高制药已获得贷款2050万元、中海康药业已获得贷款1000万元;第二批地方设备更新再贷款申报项目14个,总投资5.8亿元,计划贷款金额3.4亿,目前长生生物和康顿门业已与金融机构达成贷款协议。同时我局与市发改委联合申报上药好护士、新高制药等8个项目申报超长期国债,共有上药好护士药业智能化中药饮片生产线建设、天安药业红球生物全智能生产基地建设、新高制药设备升级改造3个项目获得资金3445万元。
二、打造多元驱动,培育国有“老字号”企业发展动能
一是梯度培育优质企业,企业综合实力显著提升。积极推进“小升规”企业培育扩增量,建立70户“小升规”梯度培育库,联合县区常态化跟踪调度,一对一帮扶。联合统计部门率先在全省创新入统服务,全年实现小升规企业27户,超额完成省定目标任务。“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提质效,围绕省创新型中小企业-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三个层次开展企业梯度培育,新增创新型中小企业18户、“专精特新”中小企业7户。绿色企业培育促转型,全面推行绿色制造体系建设,辽宁华润本溪三药等2户企业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德科斯米尔等2户企业获评省级绿色工厂,本溪工具获评省级设计中心,爱尔创获评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桓仁水电站获评国家级工业遗产,桓仁铅矿获评省级工业遗产。
二是凝心聚力稳增长,“老字号”企业经济运行高质高效。以实体经济服务年活动为抓手,创新“1+6”工作体系(1即四项清单制度,6即实施“四类”企业帮扶、“小升规”梯度培育、助力企业拓市场、提高头部企业本地配套率、智改数转、惠企政策落实六个专项行动),举全市之力“一企一策”帮扶,协调解决涉及企业审批、融资、市场、用工等突出问题461项,问题解决率达99.6%,切实以高效服务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2024年,全市14户长期停产半停产企业实现复产满产,33户产值下降10%以上企业实现产值提升,45户利润亏损企业扭亏为盈,3户退规风险企业提质增效。积极帮助企业抢市场、争订单,共联合本钢集团、各县区和高新区开展大规模产需对接9次,近100户企业实现合作签约。特别是废钢基地拓展外埠市场成效明显,全年完成废钢加工量177.84万吨,同比增长143.75%。
三是汇聚专业人才,增强企业创新活力。开展年度职称评审工作,完成2024年本溪市工程系列部分专业职称评审,选拔出具备扎实专业知识、丰富实践经验和较高技术水平的工程技术人才。最终121名参评者通过初级职称评审,44名参评者通过中级职称评审,12名参评者通过高级职称评审。同时开展创新、创业等人才申报和评审工作。按照工信部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情况,推荐马起凤博士申报”国家支持海外优秀人才回国工作”创新项目。根据《实施“山城英才计划”广泛集聚新时代创新创业人才的若干政策措施》(本委发〔2022〕11号)文件精神,组织大连理工大学等省内10所知名高校的11名教授对我市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科技创新青年拔尖人才进行评审,推荐本钢集团的黄健等3人为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的建议人选、辽宁爱尔创生物材料有限公司的韩成玮等5人为科技创新青年拔尖人才的建议人选。
三、增强内生动力,激发国有“老字号”企业创新活力
一是树立企业家精神理念。组织企业家开展政策宣讲系列活动,打通政策宣传“最后一公里”,引导国有“老字号”企业树立企业家精神,提升企业法人的社会责任意识。组织企业开展参观学习交流活动。依托我市具有先进示范引领效果的智能化生产线,积极组织我市企业开展参观学习工作。2024年组织参观本溪福耀玻璃、本溪工具等智能化生产线,推广典型数字化智能化改造经验做法,推进我市“智改数转”水平不断提升。
二是培育壮大产业集群,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建立了“1+4+3”集群调度推进机制,紧密结合产业发展实际,编制印发各产业集群发展行动方案,梳理重点产业链16条,绘制产业链图谱和招商图谱,围绕重点任务清单、招商引资清单、项目推进清单、解决企业问题清单抓好落实,加快构建串企成链、聚链成群发展新局面。2024年,8个产业集群产值同比呈6升2降态势,增加值同比全部实现正增长,其中绿色建材及固废综合利用、特色消费品、钢铁原材料产业集群产值分别同比增长20.9%、29.3%、4.4%。
三是加快工业技术改造,提升企业创新速度。推进“四项改造”建设。加快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全年推进实施本钢北营焦化二区三区焦炉大型化改造、玉晶玻璃“一窑三线”电子级薄玻璃光伏玻璃背板和汽车玻璃生产线等“四项改造”项目127个,完成投资37.6亿元。开展企业数字化诊断服务。对接三大运营商,聘请省级专家为53户企业提供诊断服务,并出具了对应的解决方案,本溪三药,好护士,晟麦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等21户企业有意愿参与改造。推荐本钢板材、上药好护士等20户企业申报省级数字车间和智能工厂,玉晶玻璃、上药好护士等6户企业获评省级数字化车间,本溪三药获评省级智能工厂。
四是做好特色产业消费品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依托本溪良好的生态优势和辽东道地药材悠久栽培历史,大力发展中药饮片、中成药等产业,目前我市已形成极具特色、资源丰富的“辽药六宝”道地药材基地,道地药材饮片加工能力较为突出。目前我市中药材精深加工企业已经达到400余家,中药饮片、中成药等规上中成药生产企业17家,拥有中药饮片350余个品种,配方颗粒460余个品种。推进本钢集团打造极具国际竞争力的汽车用钢及优特钢棒线材生产基地,开展汽车用先进高强钢绿色涂装和高效连接技术集成创新项目研究、北营建设年产60万吨优质线材生产线等重点项目建设,有效促进本钢集团先进高强钢在汽车新车型上的应用,为提高本钢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提供有力支撑。
最后,衷心感谢您对我市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方面的关心和支持,希望您在今后继续多提宝贵意见。
本溪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5年3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