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溪市脱贫攻坚工作成效显著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将脱贫攻坚纳入“三抓三促”工作部署,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1.“四级书记”抓扶贫工作机制进一步夯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始终将脱贫攻坚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和重点民生工程来抓。今年以来,先后召开5次专题会议,安排部署全市脱贫攻坚工作。制定印发了《2018年脱贫攻坚工作要点》《本溪市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等文件,本溪市委、市政府与6个县区和17个市直部门签订了减贫和脱贫攻坚责任书,两县分别与乡镇、村签订了责任书,形成了市、县、乡、村四级书记抓扶贫的工作机制。
2.“五个一批”专项扶贫推进机制更加精准。我市成立了由副市级领导担任组长的“五个一批”脱贫攻坚专项工作推进组,分别是教育扶贫推进组、就业及低保兜底扶贫推进组、产业扶贫推进组、健康扶贫推进组和基础设施建设(危房改造)推进组。五个推进组由20个相关业务部门分别组成,推进组所有成员单位向市委市政府签订责任书,明确了脱贫攻坚的主体责任、任务分工和考核问责机制。各行业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特惠政策,精准扶持各类贫困人口。今年计划脱贫的3058名贫困人口中2031人有扶持项目。今年春季开学新纳入资助学生97名,全市1283名高中以下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得到资助。市县定点医疗机构将新农合、大病保险和民政救助系统进行镶嵌对接,实行“一站式”即时结算,同时实施先诊疗后付费,极大减轻了患者负担。农村低保标准2018年7月1日起将继续提高,争取达到全省平均水平。继续关注贫困人口就业,目前已经将21名贫困人口安排到公益性岗位。今年计划危房改造417户(包括去年已提前完成236户)。计划投入资金167万元,实施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两处,惠及3000余人。
3.“六个精准”得到有效落实。一是扶持对象更加精准。我市开展了脱贫质量“回头看”,全市组成28个核查组,抽调上千人,对全市267个行政村开展入户核查,切实做到普查全覆盖、应纳尽纳、不落一村、不漏一人。二是项目安排更加精准。根据省下达的任务、资金,各县区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每年扶持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项目多达上千个。今年,我市各县区又进一步完善脱贫攻坚项目库建设工作,对纳入项目库的项目根据贫困人口需求、政策调整变化、脱贫攻坚进度等情况进行动态调整,使用财政扶贫资金都要从项目库中选择,确保了项目精准实施。三是资金使用精准。今年中央省财政下达我市专项扶贫资金资金3152万元(其中中央660万元)。扶持今年3058人口脱贫1261万元,危房改造资金708万元(桓仁238户2017年已完成),巩固桓仁县脱贫成果1000万元,为更好巩固脱贫成果,市政府预算列1000万元,已经下拨100万元。四是措施到户更加精准。各县区、各帮扶单位针对不同致贫原因,对贫困户分类施策,建立帮扶联系卡,发放帮扶政策明白卡上万份,通过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职业技能培训、易地搬迁、保障兜底等举措,一户一策,对症下药,调动社会各界的帮扶力量,实现贫困户脱贫致富。五是因村派人精准。我市72个贫困村全部派驻驻村工作队,实现了省、市驻村工作队对贫困村全覆盖。各驻村工作队制定了三年、五年规划,制定措施千余条,为实现贫困户脱贫奠定了坚实基础。六是脱贫成效更加精准。根据《本溪市贫困人口退出实施办法》,贫困人口退出验收工作由县区组织实施和审批认定,贫困村退出验收由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组织实施。各县区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细化规则,严格程序,谁验收谁签字谁负责,公开公正,确保公众的知情权,防止弄虚作假。
4.脱贫攻坚督查考核机制进一步细化。市委、市政府将脱贫攻坚工作特别是作风建设年活动、脱贫质量“回头看”和问题整改工作纳入全市“三抓三促”部署中,对各县区脱贫攻坚工作实行定期考评、按月通报,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市委、市政府督查部门和市扶贫办落实不定期检查、定期通报制度,通过较真碰硬的考核,促进作风建设年活动和脱贫攻坚各阶段工作真抓实干,取得实效。
5.驻村帮扶工作机制更加完善。在全市64个市直单位向贫困村选派驻村工作队的基础上,5月8日,我市又大规模选派143名优秀干部到乡镇和村任第一书记,为脱贫攻坚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市委组织部印发了《本溪市驻村工作队管理办法(试行)》《关于向贫困村选派驻村工作队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强驻村工作队管理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加强驻村工作队的管理与考核。各驻村工作队队积极帮助理顺村“两委”关系、规范村级运转、化解矛盾纠纷、制定帮扶措施,在帮助基层后进村党组织整顿转化和脱贫攻坚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