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总工会为台后村成功建设长效扶贫项目
这个秋天,本溪县清河城镇台后村的贫困户收获的不仅是多少年不曾改变的玉米,还有他们脱贫的希望。村里,市总工会建了个扶贫项目——木耳种植示范基地,在那里,他们每人可以挣到5000元。按现价,这个收入比10亩玉米地一年收成的卖价还要高。
这个村庄因为地处一座明代烽火台下而得名,祖祖辈辈基本上靠种玉米生活,现在是省级贫困村。586户村民,有79户是贫困户、低保户和五保户。今年,市总工会接受了帮扶台后村的对口扶贫任务。总工会副主席王刚说,总工会主席高升平要求,帮人要帮到底,要上精准扶贫、长效扶贫的项目,并且亲自带队四处调研,养鹅、养牛、养蛤蟆都考察过,根据这里空气质量高、常有雾气弥漫的特点,最终确定种植木耳。市总工会无偿投入30万元,还成立一个由副局级干部带领的驻村工作队,现场帮扶。
木耳种植基地建在台后村一大片玉米地中间。“十一”长假前一天,记者来到这里。在方圆十亩地的基地内,7万棒木耳菌棒整齐排列,很是壮观。每个菌棒碗口粗,一尺来长,上有180多个小孔,大大小小的木耳从孔中长出。据说,春秋两季每个菌棒可出木耳近一公斤。一伙村民正在采摘不大不小且鲜嫩的木耳。台后村村主任周建华说,只有贫困户家中的劳动力才能来这里出工,每月按工作日给他们开工资,他们还可以在基地入股,年底有分红。这是个实实在在的扶贫项目。
记者与正在采摘木耳的村民攀谈。台后村三组的王光华说,他干一天就挣70元,不用天天来一年也能挣5000元。他曾经种过木耳,以后打算用在这里学到的新技术自己单干。台后村一组的金学章说,他家有9亩玉米地,今年收获玉米800公斤左右,现在一公斤玉米卖不上两块钱,如果扣除买种子、化肥等项开支,几乎没账算了。而在基地干活,上个月就开了1450元工资,生活宽裕多了。
总工会驻村工作队队长邸光伟今年退休,近几个月吃住在村里,几乎没回家。他说,基本建设等前期投入都是市总工会出资帮助干的,目前的工资也是工会从这笔开支里预支的,现在工会正在帮助村里销售木耳。“扶贫工作,必须扶上马再送一程”。台后村委书记王亚彬说,总之,钱都是市总工会出,挣了钱都是我们的。这个项目让台后村一举多得,不仅贫困户增加了一大笔固定收入,村里也有了新财源,还能带动老百姓开展家庭木耳种植。他说,扣除工资分配等项支出,今年村里能在这个项目上挣10到20万元。不管挣多少,明年还都投入到发展这个项目中去。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