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信心 砥砺前行 建设生态宜居新本溪——访市建委主任丁勇
“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建设生态宜居本溪的目标,描绘了未来五年本溪城市发展的宏伟蓝图。全体城建人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牢牢把握‘五个坚持’,加快推进主城与沈本新城‘双中心’发展,全面提高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建设和谐宜居、绿色生态、富有活力、独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让山城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就如何落实党代会精神,市建委主任丁勇这样告诉记者。
丁勇表示,在城市建设上,必须坚持规划引领,完善城市规划体系。开展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推进“多规合一”,编制《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地下综合管线规划》和《城市综合交通专项规划》,提高控制性详细规划覆盖率,力争达到70%的目标。修编并完善《本溪市城乡规划管理条例》,编制《城市风貌规划》,确定城市空间轮廓、城市色彩及天际线构成,提炼地域文化及建筑元素,加强历史建筑、工业遗产、古树名木、民族文化的保护,留住城市记忆。利用卫星遥感影像等手段,依法查处违法建设行为,维护规划权威性。
坚持科学发展,不断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大力开发建设太子河新城,启动新溪湖·印象区域基础设施建设,疏解主城区人口向新城区转移;中心城区以城市更新的理念,严格控制建设规模;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均衡布局公共配套服务功能;推进太子河风光带建设,全力打造以山水城市为主要特色的生态宜居新本溪。沈本新城在已有产业基础上,重点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和相关城市功能。做大县城,提高县城承载能力,加强重点镇和特色镇建设。
坚持绿色发展,将自然山体生态要素引入城市,开发建设平顶山公园,巩固国家森林城市、园林城市成果,实施太子河流域生态带治理和城市公园等项目建设。争取国家专项基金,在观音阁水库至参窝水库全流域铺设污水截流管线,对彩屯煤泥河等城市黑臭水体进行整治,力争3—5年内全流域达到国家三类水质标准。推进城市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实施垃圾焚烧发电等项目建设。大力推广绿色建筑,推进住宅产业化等新技术、新材料及装配式建筑等可再生能源技术应用。
坚持道路优先,大力推进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按照两翼分流、中间优化原则,完善市区城市路网,加强太子河两岸联系,缓解中心城区交通拥堵状况,加快推进威宁大街、彩屯大桥等重点项目建设,并结合街巷路改造打通城市“毛细血管”。争取国家政策资金支持,启动太子河新城区等地下综合管廊试点项目建设,解决反复开挖路面等问题。在太子河新城等区域内进行海绵城市试点建设,使区域内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70%以上,力争到2020年20%的城市用地达到海绵城市建设标准。加快城市停车场设施建设,逐步解决停车难问题,建立包括城市轻轨、清洁能源公交车等综合性、多样化的城市公交体系。
坚持改革创新,着力提升城市治理和服务水平。明确市、区城市管理部门的职责分工,推动执法事项属地化管理,逐步实现城市管理工作全覆盖。引导社会组织等参与城市治理,形成多元共治、良性互动的城市治理模式。加快市政设施运行管理等城市管理数字化平台建设和整合,建设综合性城市管理数据库,实现城市管理和服务体系智能化。加大违法建筑、私搭乱建及旧住宅区环境综合整治力度,用3年时间清查并拆除建成区违法建筑及私搭乱建,坚决遏制新增违法建筑及私搭乱建。加快完善老旧住宅区及弃管小区内道路等基础设施,使百姓出行更加便利,小区环境明显改善。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