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经济”让桓仁农民日子越过越好
“去年从丹东地区学来的新技术让俺们村的草莓比往年早半个月上市,外形和口感也更好了,收益自然就变多。”桓仁满族自治县雅河乡荒甸村村民乔洪强站在自家温室大棚里自豪地说。
走进乔洪强家的温室大棚,一颗颗鲜红饱满的草莓,一片片娇翠欲滴的青菜映入眼帘,不禁令人倍感暖意,顿时忘却室外的千里冰封,寒风刺骨。今年元旦小长假以来,新上市的“99”草莓以每斤13元的价格批发到县内各大水果超市,而且常常是供不应求,这让荒甸村的170余户草莓种植户乐开了花。
荒甸村的成就正是全县温室大棚产业的一个缩影。眼下,该县沙尖子镇下甸子村江岗子地区的西红柿大棚,木盂子管委会仙人洞村的反季刺嫩芽大棚和桓仁镇五道河村蔬菜大棚里同样生机盎然,承载着众多农民的致富希望。
作为一个传统农业大县,前些年,进入冬季后,大部分桓仁农民都在家里“猫冬”,处于半年闲状态,生活水平也始终得不到提升。近年来,该县积极转换发展思路,鼓励农民依托当地气候、地理优势,借助党和国家的富民政策,学习先进的大棚管理技术,发展温室水果蔬菜产业,使“暖经济”逐步在桓仁大地上扎稳脚跟,令广大农民的日子越过越好。
在此过程中,各地党委、政府不断更新蔬菜、水果品种,改良大棚内的喷灌设备,引导农户以纯天然方式培植绿色无公害水果、蔬菜。邀请农业技术专家进村为农户讲授水果、蔬菜的储藏和保鲜技术,保证了水果、蔬菜的口感和外形。为水果、蔬菜插上“互联网+”翅膀,拓宽产品销售渠道,将本地特色产业做大做强。
各乡镇党委、政府将“暖经济”作为吸引和鼓励返乡农民工创业的重要手段,鼓励他们依靠优势产业脱贫致富。“2015年,我从打工城市返回村里后就向西红柿大户学习培植西红柿,去年,3亩西红柿当年就卖了6万多元,不用离家就能多赚钱,真好!”沙尖子镇下甸子村江岗子地区村民白彬激动地说。
“暖经济”还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分红和就业致富。在市委办公厅帮助桓仁镇五道河村投资建设的60亩日光温室蔬菜大棚里,贫困户王越成正和其他几位乡亲一起除草。“秋收之后,俺们几个就在大棚里帮忙侍弄草莓和羊肚蘑,没到两个月我就挣了4000多块钱,过年就不用借钱花了。”村民王越成笑着说。该村将温室大棚承包给桓仁中天健康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公司每年向该村交付14万元承包金。这笔钱除了可以壮大村集体经济外,还可以让12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领到分红金。一部分同王越成一样的贫困群众也依靠自身劳动实现了就业致富的梦想。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