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扎根 文化有魂
——本溪的城市脉络与地域文化侧记
作者 李衍彬
第一缕炊烟--庙后山
古人类与洞穴有着天然而紧密的联系。从庙后山遗址那里便升起了第一缕炊烟。
时间拨回1978年。
1978年,本溪市山城子村东庙后山的南麓山坡发现我国迄今为止最靠东北部的旧石器时代早期的洞穴遗址,被命名为“庙后山文化”。庙后山洞穴中出土了大量的磨制石器和陶器等文化遗物,据考证最早年代距今约40万年以上,约和北京猿人同期。
石器无言。从庙后山遗址出土的文物来看,其石器已经表现出了当时较为先进的石器制作水平,不仅具有辽东地区的洞穴地域文化特点,也表现出了华北地区旧石器的文化内涵和痕迹。
文化承启。1983年,考古学家对马城子村附近一座小山上的洞穴进行了发掘,结果发现了上下相叠压的两个不同时代的文化层堆积,上层为早期青铜时代墓葬,下层叠压的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居住遗址。马城子文化是我国夏商时期北方的一支早期青铜文化,与夏家店下层文化隔辽河并行发展,填补了辽东地区战国以前原始文化的缺环。在辽东地区青铜文化的发展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承马城子洞穴下层新石器时代遗存,下启辽东普遍存在的石棺墓文化。
又见炊烟。在本溪满族自治县的赵甸子村,考古发掘了先民们的居住遗址,出土了手工纺织的布料,缝制衣服的精致的骨针,青铜短剑,石棺墓葬……在1000多年间,本溪的先民们活跃在太子河沿岸和细河一带,他们不但在工具的制作技术上获得了飞速的发展,而且有了纺织技术和缝制技术,彻底告别了动物般的赤身裸体的原始性,从蒙昧进入了现代文明的门槛。
就这样,太子河的先民们以自己的聪明和智慧演绎着人类文明的进程,构建了东北地区特别是辽东地区中华古代文化很重要的一支。
然而,这支本溪先民,却在周王朝初期戛然而止。
一座城一桩事
战国时期,由于战争频繁,各诸侯国交流增多,中原文化进入本溪,对土著文化产生了强烈的冲击,最终致使两者相互融合,第一次文化交流在此形成。铁器和货币的传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太子河畔的威宁营战国遗址,是本溪地区最早的城市遗址。
据《三国史记》和《三国遗事》记载,公元前37年,扶余王子朱蒙因与其他王子不和,逃离扶余国到卒本扶余,建立高句丽,定都桓仁五女山。历经魏晋,直到唐朝初期,本溪地区一直为高句丽的主要活动区域。五女山山城作为高句丽的早期都城,在东北地区历史以及高句丽民族历史研究中,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
据考证,唐代巾帼英雄樊梨花的点将台在威宁营城北墙下,点将台用青砖垒砌,里面用黄土夯实,长25米,宽14米,高2米。台上有一间“九圣祠”,祠前左右各有旗杆,“九圣祠”供奉中国历代九大圣人,东侧长有一棵高大粗硕的古松。
到了清代,威宁营城池尚保存完好。据《本溪湖史》记载古城在1904年日俄战争后遭到严重破坏。据《满文老档》记载,清河堡、碱厂堡、威宁营城堡等本溪地区两红旗管辖,当时是努尔哈赤的次子和硕礼亲王代善的领地。
桓仁于清光绪三年(1877年)建县,第二年首任知县章樾在东边道尹陈本植的指导下,按照“相度形势,览择斯土。两江环带兮,气聚风藏;五岫屏列兮,原敞形固。城象八卦,以宣八风;门开三元,以立三才”的规划理念,历时四年,把县城坐落在浑江水冲积而成的山环水绕、形若太极图的小平原上,八卦城就选在太极阴阳鱼的阳极上,它与周围太极图形状的浑江水,构成了世界唯一的太极八卦城。
据考古发现,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本溪的一些村落居民灶坑遗址内留有燃煤之灰烬,证明当时本溪地区已有人挖掘露头煤。到辽代,已有史料记载本溪采煤冶铁活动。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清朝实行新政,煤矿开禁。
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后,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了对辽东地区的经济入侵,1905年12月日本人大仓喜八郎非法成立“本溪湖炭矿”。1911年10月更名为“本溪湖煤铁有限公司”。至此,本溪在日本帝国主义对煤铁资源的疯狂掠夺下,形成了近代煤铁工业。
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7月筹设县署衙门,同年10月,清政府正式批准将辽阳州东部、兴京抚民厅西南部、凤凰厅北部地区划出,设本溪县建置。本溪县设置后,始属东边道,后属奉天首。1914年(民国3年)本溪县、桓仁县(是年由怀仁县改称)均隶属于奉天省东边道。
1928年(民国17年)张学良在东北易帜后,改奉天省为辽宁省,本溪、桓仁两县仍属之。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为日本帝国主义殖民地,翌年3月,建立伪“满洲国”,本溪县隶属于奉天省,桓仁县隶属于安东省。1937年(民国26年)日伪政权实行街制,在本溪县公署所在地本溪湖设立本溪湖街。1939年(民国28年)伪满政权将本溪湖街、宫原一带从本溪县划出,设置本溪湖市,隶属于奉天省。
1945年“八·一五”日本帝国主义宣告无条件投降。9月18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冀热辽军区十六军分区部队进驻本溪。10月8日和10月18日,先后成立本溪市、本溪县民主政府,均隶属于辽宁省。1946年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解放区,5月3日占据本溪市区,成立国民党本溪湖市政府及本溪县政府,隶属于辽宁省。1946年10月1日,国民党辽宁省政府下令撤销本溪湖市,将市区并入本溪县。
1948年本溪全境解放,成立本溪市人民政府。本溪市、本溪县、桓仁县隶属于安东省。1949年4月,东北行政委员会决定,将安东省与辽宁省合并,成立辽东省、辽西省,本溪市由东北行政委员会直辖,本溪县、桓仁县隶属辽东省。1952年9月,中央人民政府决定撤销本溪县,其原辖区亦并入本溪市。
至此,本溪市一直走到今天。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