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农业供给侧改革取得丰硕成果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三个推进”要求,结合我市“五大产业”发展规划,抢抓机遇,顺势而为,全面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提高农产品综合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确保了全市农业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1.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一是调减玉米种植面积,加快特色产业发展。全市完成玉米调减面积1.51万亩,完成全年任务指标的125.8%。重点调整为中药材、水果、蔬菜、小杂粮等高效作物。二是加快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绒山羊和蜜蜂特色产业。建立辽宁绒山羊“本溪优质高产品系”核心群。在桓仁县建立了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兴城综合试验站-中华蜜蜂活框养殖桓仁县示范场,饲养中华蜂种蜂70群。建立蜜蜂养殖示范场4个。全市现有蜂业合作社19个,养蜂户1521户,养殖量达2.4万群。本溪县肉驴养殖开始起步,存栏量已达到191头。
2.农产品加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桓仁县北江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区被辽宁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领导小组授予“辽宁省农产品加工示范集聚区”称号。预计到2017年底,全市销售收入实现超亿元企业可达10家,全市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可实现销售收入80亿元。先后组织我市农业企业参加了沈阳经济区(厦门)名优产品展示交易会等各类农产品交易会,参展企业共14家(次),现场销售额20万元,意向性合作、销售达3.3亿元。本溪裕祥明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与四川大学食品加工研究院合作正在开发各种口味的大榛子产品,新品即将上市。辽宁长白仙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开展山核桃精深加工,核桃仁用于加工核桃油和核桃蛋白粉,核桃壳用于加工滤料和磨料,目前正在与中国农科院着手研究利用核桃青皮提取单宁和核桃醌项目。
3.农业重点项目陆续实现落地。一是“南菜北种”项目。该项目总投资1亿元,项目一期已建成投产,流转土地2245亩,完成投资2000万元,首批广东菜心等南方蔬菜于6月9日正式在广州上市。目前已向广州、深圳等地销售蔬菜近400余万斤,项目已成为我省最大露地蔬菜生产项目和东三省最大的“南菜北种”项目。二是招商引资的辽宁省行天健蜂业有限公司在桓仁建设了蜂蜜加工厂,并投入生产,生产加工蜂蜜约1.5吨,注册了名称为“蜜珍缘”的商品,标志着本溪蜂蜜有了自主品牌。三是食用菌菌种生产项目。项目总投资1300万元,计划生产黑木耳菌棒600万棒,带动农户种植优质黑木耳,年产值可达1800万元。四是古城镇业主沟村平地人参项目。引进康美药业下属的集安大地公司在业主沟村发展平地人参项目,种植高丽人参800亩。项目计划总投资2000万元,生产鲜人参93万公斤,总产值3100万元。五是小市镇城沟村中药材示范村建设项目。小市镇城沟村与两家企业合作开展“村集体经济组织+育苗基地+生产基地+加工企业”的经营模式发展中药材产业,新发展白癣皮等中药材种植500亩。六是桓仁县黑沟乡六道沟村奶油南瓜项目。桓仁龙成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展奶油南瓜种植面积500亩,生产销售奶油南瓜300万斤,产值210万元,实现净利润约85万元。
4.“一县一业”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一是强化本溪县“一县一业”刺五加科研和产业化力度,市政府投入200万元用于刺五加基因测序及刺五加冻干冲剂、系列“本C酵素”等特色产品的开发应用,完成4个产品研发及上市工作,还有1个产品完成开发待上市。刺五加基因测序基本结束,正在进行资料汇总和评审。本溪森秀药材有限公司刺五加中药饮片生产线项目完成车间建设,并通过国家GMP认证投入试生产。二是强化桓仁县“一县一业”葡萄酒产业市场开发力度,拓宽桓仁县冰酒销售渠道,与北京网库集团合作,网库桓仁冰酒电子商务基地投入运营。
5.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不断健全完善。一是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通过双认证,县区检测机构具备常规检测能力,29家涉农乡镇检测机构全部通过省级考核检收。二是加强农产品质量检测力度,全市共开展农产品质量定量检测200个,定性检测5446个,畜产品检测样品2118批次。三是加强“三品”认证工作,全市新增加绿色食品认证企业两家,认证产品4个。全市5家有机食品企业9个有机产品保持认证率达100%。全市申报3个辽宁省名牌农产品,等待评审。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