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仁县四平村农民依托自然资源发展生态经济
眼下,桓仁满族自治县二棚甸子镇四平中心村刀尖岭地区的山野菜开始走下大山,进入城里市场,以每公斤十几元的价格被运往各地,掀起了该村新一轮的生态产业增收潮。
自2006年以来,该村党支部带领村民创新农村增收新思路,围绕丰富的山沟资源做文章,发展林下参、人工种植大叶芹、刺嫩芽13万亩。目前,该村60多户村民依靠此项产业每年每户收入都能达到数万元。
四平中心村地域面积7885亩,林地面积21.49万亩,森林覆盖率92%,水域面积905亩。全村有29个居民组共1381户5406人。近年来,在村党支部带领下,该村围绕雄厚的山林资源优势做绿色发展大文章,带领村民在林下空闲地发展林下参、山野菜、林蛙养殖等绿色产业,走出了一条不砍树、建生态的产业发展振兴之路。
该村在山野菜归林人工培育上做文章。 2006年,村党支部面对山林众多、耕地少的现状,积极带领村民委探索新的增收思路,围绕境内丰富的山沟腐殖土资源大做文章,在林下人工种植大叶芹、刺嫩芽8000多亩。村民任博宇说,过去俺村林地杂草丛生,山野菜只是山林里的一棵草。现在俺们把林下其它杂草去除,再有选择地大规模发展经济价值高的单品种山野菜,使之成为了俺们挣钱的好项目。每年,他家100亩刺五加就赚10多万元。目前,在该村,像老任这样依靠山野菜发家的村民有60多户,年收入可达300多万元。
在实施山野菜归林规模化生产的同时,四平村又把发展的目光瞄在林蛙规模化养殖上,利用林蛙副产品蛤蟆油具有良好的养生保健作用的特点,将31条山沟承包给当地的农民们,并引进先进的养殖技术,在林下河流模拟林蛙生长习性建起100多个孵化池,为林蛙提供了良好的越冬和繁育条件,大大地提高了林蛙卵的成活率。在此基础上,围绕林蛙养殖面积科学规划出山林休养区域,使全村林蛙生产形成基地和标准化,成为东北地区最为著名的林蛙产区。目前,全村共有70多户村民发展林蛙产业,每年收入达到几百万元。
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他们向21万林地要效益,不间断发展林下参,使该村成为辽东最大的林下参产业基地,每年产值5000多万元,发展林下参的村民达到90%以上。如今,在四平村利用林地空间发展生态经济产业思想的带动下,村民年人均收入实现1.4万元。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