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新冠疫情 科学防护不容忽视
戴、泡、灸、饮、摩,保护易感人群——
市中医院带来别样“温暖”
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而祖国医学,恰恰在保护易感人群这个环节上有着独特的优势。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牵动人心的当下,市中医院积极行动,结合中医药特色及优势,总结多种中医预防保健疗法,在这个冬季,为广大市民送上一份中医“温暖”。
◆防感香囊◆
流行性感冒(又称流感)是一种病毒感染疾病,在人群密集处通过飞沫和接触传播,老人、儿童及免疫力低下的人群都属于流感的高危人群。
防感香囊由辽宁省名中医罗艳主任亲自配方,选取广藿香、石菖蒲、苍术等芳香化湿药适量打成粗粉,装入香包,贴身佩戴或悬挂于室内。
防感香囊专门针对气候特点和流感的发病特点设计,中医院制剂室正严格按照配方制作。
◆中药浴足◆
医学典籍记载:“人之有脚,犹似树之有根,树枯根先竭,人老脚先衰。”尤其是对那些经常感觉手脚冰凉,或易疲劳乏力、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浴足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浴足可以扶正祛邪、平衡阴阳、调气和血、散寒除湿、舒筋活络,对增强免疫力、缓解疲劳,以及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的预防都有一定疗效。
◆艾灸疗法◆
艾叶燃烧发出的烟气具有清洁空气,控制多种细菌和病毒在空气中传播的作用。故艾灸治疗具有一定的抑制细菌、病毒入侵呼吸道,起到清洁口腔、清新空气的作用。
从中医方面看,艾灸能温补人体一身之阳气,提升抵抗力,可以更好地抵抗病邪入侵。艾灸人体相应穴位,可对发热、咳嗽、畏寒、乏力等症状进行调理。艾灸大椎穴、身柱穴、风门穴、足三里穴,可提高正气,温通阳气,提高身体免疫力。方法简便易学,适于大面积预防,可以说是人体防病强身常用的绿色疗法。
◆防感药茶◆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属于中医“疫病”或“温病”范畴,病因为外感疫疠之气。市中医院根据中医药基本理论,结合我市气候特点,由中医专家根据个人体质类型精心辩证配方,制剂室严格按照处方比例,研制出方便服用的4种“防感药茶”。
防感药茶一:适用于平素气短、易出汗的气虚体质人群。主要药物:党参、苏叶等。
防感药茶二:适用于易口唇干裂、易疲劳、易感冒的阴虚体质人群。主要药物:百合、桑叶、菊花等。
防感药茶三:适用于痰多不欲饮,周身困重,自觉胸腹胀满的痰湿体质人群。主要药物:藿香、佩兰、薄荷等。
防感药茶四:适用于口舌生疮,易上火的热盛体质人群。主要药物:金银花、大青叶、芦根等。
需要注意的是,药茶须在专业中医医师指导下,进行体质辩证后选择和饮用,不可作为临床治疗使用。
◆穴位推拿◆
推拿疗法又称按摩疗法。术者运用各种手法于病人体表一定部位或穴位上,以达到提高人体免疫力及治疗疾病的目的。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出自《素问遗篇·刺法论》。正气,一般是指人体的机能活动和抗病能力。邪,即邪气,泛指各种致病因素。正气和邪气是相互矛盾的两个方面,正气充足则抗病力强,虽有外邪侵犯也不致发病;正气不足则抗病力弱,外邪容易入侵而发生疾病。因此,正气不足在疾病产生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外邪之肆虐,必然以正气不足为前提。而通过推拿手法恰恰可以扶助正气,提高人体抗病能力,起到预防感冒的作用。
按摩大椎穴:大椎穴在人的颈后正中,一个较大骨头突起的下缘,即第七颈椎棘突的下缘。用一个手的食指和中指,用力的按住大椎穴,按摩100次。可缓解发热和颈部肌肉僵硬,特别适合感冒后高热不退的人群。
按摩风池穴:风池穴位于颈后枕骨的下缘,距离耳朵后部约两个手指宽的凹陷处。坐位,双手抱拢头部,用双拇指揉捻穴位,以酸胀透遍全身为宜,操作2分钟。可清热疏风解表,特别适合风热感冒引起的头痛。
按摩迎香穴:迎香穴位于人体鼻翼外缘中点旁,鼻唇沟中间。用两手的食指分别按住鼻翼两侧的迎香穴并且按照顺时针和逆时针的方向各搓摩50次,有酸胀感且向额面部放射为宜。该操作可祛风寒,通鼻窍,缓解鼻塞流涕,特别适合治疗感冒后鼻塞、流涕等症状。
按摩尺泽穴:该穴位于人体肘内侧横纹上,偏外侧一个拇指宽的凹陷处。用一手拇指,用力点住对侧尺泽穴,慢慢揉动数十次。再用另一只手点揉另一侧的尺泽穴。该操作可清肺泻火,缓解咳嗽,特别适合治疗感冒后的咳嗽、咳痰等症状。
按摩鱼际穴:双手拇指的根部即大鱼际穴。经常合掌搓擦,对改善上呼吸道功能及新陈代谢颇有效果。操作方法很简单,双手合掌,对搓时两手的大鱼际应贴合,以搓得双手发热为度。亦可一手固定不动,另一手对其搓动。再两手上下交替互擦1-2分钟,手掌便会发热,这样可促进大鱼际的血液循环、疏通脉穴,强化呼吸道,抵御感冒病毒侵袭,提高免疫能力。同时手掌上有多个奇穴,揉搓按压,对于感冒引起的不适都有疗效。
◆药物预防◆
根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和《辽宁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药防治方案(试行)》,结合我市情况,市中医院专家研究修订了该院预防推荐药方。
推荐处方:金银花 10g,连翘 10g,藿香10g,苍术10g,炙甘草10g
用法:1剂水煎服至 200ml,100ml 日 2 次口服,连服 5~7 天。
功效:清热、解毒、芳香、化湿
中医专家提醒广大市民,该方不可用于新冠病毒肺炎的治疗。大家一定要根据个人的体质来进行中药干预,最好是在专业中医师进行体质辨识、中医辨证的基础上,个体化、差异化应用中药制剂。
面对疫情 心理“防护”少不了
——来自市康宁医院心理咨询师的提示
乙亥年尾,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来势汹汹,大家还未来得及庆祝新年的到来就已投入到紧张的疫情防护中。不断更新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数据让不少民众产生了焦虑,这要求我们对疫情阴影下的心理问题要尤其关注,做好自我“身”、“心”防护。
如何面对长时间居家的无聊感?如何消解面对肆虐病毒的恐慌感?如何面对无法正常工作生活的失控感呢?市康宁医院心理分院心理咨询师刘宝丽从几个方面,帮助广大市民缓解心理焦虑,维护身心健康。
要主动减少疫情信息的获取时间,每天累加不超过1小时。对于绝大多数普通人来讲,每天不停地关注疫情信息,会增加焦虑、紧张情绪。如果长时间处于焦虑紧张情绪中不得缓解,将会降低免疫力,导致细菌、病毒有机可乘,增加感染几率。
对于“小道消息”坚决抵制。获取疫情信息的途径要正确,做到“不信谣,不传谣”。在网上浏览疫情信息要从官方认证的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平台获取。这么做也是为了减少不实谣传导致焦虑、紧张、害怕等情绪的出现,从而减少对身心健康的危害。
制定家庭作息时间表。规律作息时间不能打乱,尽量按平时作息来。对于平时经常做,在家又做不了的事情,可以用运动、听音乐、看电影或娱乐节目等替代。按作息表设置的内容进行规律活动,减少因无聊而刷手机的频率。“平时工作生活节奏紧张,大家都有‘等我不忙时再追的剧’、‘等我不忙时再看的小说’、‘等我不忙时再学的习’。”刘宝丽表示,可以趁现在这段时间,放松下来,拿出行动力,满足自己曾经的愿望。
要纠正负性认知,合理看待疫情。因为有了网络,我们现在获取信息极其容易,大量碎片化的信息已超过了大脑能够负荷的处理能力。每个人都关心疫情、重视疫情,进而会有诸如“如果疫情失控怎么办”、“我感染上病毒怎么办”,有小孩的家长甚至会不自觉地担心起“孩子感染了怎么办”等等预期焦虑的情绪。这些都可以理解,是普通人面对疾病来袭时的正常反应。但是如果不加以调整,任由这种预期焦虑疯涨,就会危害我们的心理健康。那要如何纠正这种负性认知呢?刘宝丽讲,首先就是把疑问句改为陈述句。上面的问号可以改成“我担心疫情有失控的可能”这样就把情绪缩小,范围缩小,听起来就没那么可怕了。其次,再问问自己“这种情况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大?”真有自己想象中那么可怕吗?最后,把自己的想象拽进现实,寻找现实依据,并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合理应对。
如果通过以上的调整,仍然失眠、焦虑、紧张,恐惧或者爱发脾气,不能自控,超过2周以上者,就建议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
疫情无情人有情。面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人人有责,更要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无论发生什么,秉持一种“不幸只是暂时的,一切终将过去”的信念,强“心”护“体”,困难终究会过去,因为我们有着坚强的后盾。
防控新冠肺炎的口罩文化
——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生教您正确佩戴口罩
央视新闻频道《新闻1+1》就疫情问题连线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高福院士。高院士在采访对话中多次倡导“口罩文化”,强调民众近期出行一定要戴口罩。市第一人民医院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教市民如何科学佩戴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