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bxskxjsj-2025-00019 发布机构: 本溪市科学技术局
信息名称: 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关于推动我市科技成果转化的提案》(第4021号)答复 主题分类: 市科技局
发布日期: 2025-05-13 成文日期: 2025-05-13
废止日期: 文 号:
关键词:

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关于推动我市科技成果转化的提案》(第4021号)答复

发布时间:2025-05-13 13:55:13 【字体:

市政协十四届次会议《关于推动我市科技成果转化的提案》(第4021号)答复

高英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推动我市科技成果转化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直以来,市科技局在市政协的关心指导下,积极推进科教兴市战略,充分发挥科技资源优势,大力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一、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及实施细则,支持科技成果转化各个环节

针对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我局不断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体系建设,根据本溪市2022年印发出台的《实施“山城英才计划”广泛集聚新时代创新创业人才的若干政策措施》配套出台了《本溪市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示范基地备案管理办法(试行)》、《本溪市科技特派员管理办法(试行)》等具体政策。2023年,我市制定出台了《本溪市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奖补资金实施细则(试行)》和《本溪市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实施方案》并正式印发,进一步强化了政策保障,激发了企业和高校院所的科技成果转化热情,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二、加强技术市场建设,提升本地成果转化率

目前,我市共有技术转移示范机构3家其中国家级1家(辽宁科技学院兴科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省级2家(本溪国家中成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辽宁上药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全市技术转移示范机构专职从事技术转移人员20人、技术经纪人14人。2024年,辽科院兴科中心共开展技术转移服务59项,技术合同登记额1530.91万元,其中成果转化类51项,技术合同登记额1446.1万元;本溪国家中成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开展技术转移服务30项,技术合同登记额2040.8万元,其中成果转化类7项,技术合同登记额474.8万元。2024年,全市累计技术合同登记193项,实现技术合同成交额17.6亿元,同比增长13.55%;2025年一季度,全市累计登记技术合同43项,实现技术合同登记4.04亿元,同比增长2.02%。2022年以来(截止2024年12月底),本溪市累计登记技术合同561项,实现技术合同成交额45.4亿元,年同比增速10%以上。2022年,我市超额完成省考指标任务,排名全省2类地区第三(全省排名第五),受到省政府嘉奖。

本溪市技术市场2022-2024年交易明细

2022年

2023年

2024年

项数/项

登记额/万元

项数/项

登记额/万元

项数/项

登记额/万元

150

130449.97

218 

147819.75

193 

175613.04

三、建立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动态项目库,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为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提升本地转化率,市科技局建立了本溪市科技成果转化动态项目库,以项目化、清单化方式开展工作,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累计收集沈阳药科大学、辽宁科技学院、中科院金属所等高校院所科技成果241项,其中本地转化85项(含2025年一季度本地转化3项)。2024年7月,市科学技术局召开全市中药领域高校和企业现场撮合交流座谈会议,沈阳药科大学、辽宁中医药大学,市、县区科技管理部门局以及全市18家中药领域企业相关负责人参加了会议,通过撮合交流以,加强校企深度融合,破解科技成果转化难点问题,进一步寻求和促进高校先进科技成果在溪落地转移转化。2023年4月份,本溪市在高新区组织召开全省生物医药科技成果撮合会,会上沈阳药科大学等高校发布科技成果20项,省内高校、生物医药企业300余人参加了会议。2022年以来,先后举办第九届制药工艺论坛、省医药企业“产学研商用金政”交流会等各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路演、对接、撮合活动15次。通过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工作举措,我市科技成果转化率稳步提升。2022-2024年,沈阳药科大学、辽宁中医药大学和辽宁科技学院等3所高校发生科技成果转化(在科技管理部门备案登记技术合同)610项,累计技术合同登记额4.16亿元。


20222024年驻溪高校成果转化项目数


2022年(项)

2023年(项)

2024年(项)

本地转化

外地转化

本地转化

外地转化

本地转化

外地转化


沈阳药科大学

12

135

13

118

15

192


辽宁中医药大学

0

2

1

0

0

4


辽宁科技学院

0

6

25

28

16

43


汇总

12

143

39

146

31

239


20222024年驻溪高校成果转化合同登记额


2022年(万元)

2023年(万元)

2024年(万元)

本地转化

外地转化

本地转化

外地转化

本地转化

外地转化

沈阳药科大学

233.05

5182.2

11170.7

15893.9

655

5779

辽宁中医药大学

0

17

13.8

0

0

179

辽宁科技学院

0

40.3

336.5

531.2

351.4

1179.5

汇总

233.05

5239.5

11521

16425.1

1006.4

7137.5

2023年,沈阳药科大学与高新区药联制药签署1.1亿元技术转让协议,启动化药1类新药川丁特罗本地产业化工作,实现科技成果本地转化合同金额历史突破。目前该项目进展迅速,2024年已完成原料药和片剂的小试工艺研究,目前正在开展原料药和片剂的中试放大工艺研究

四、开展科技特派活动,加强校企合作,鼓励科研人员成果转化

2022年,选派农业科技特派员20人开展科技精准扶贫,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并首次将科技特派工作由农村延伸至所有产业、企业,首批40人的工业科技特派员进入企业持续推进成果转化,不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2023年,选派科技特派团5个,科技特派团65名(选派期限为2年),先后开展了“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累及心脏疾病中药大品种瘀血痹制剂创新研发”、“硫酸沙丁胺醇、盐酸左沙丁胺醇及SPH3127”以及“水稻绿色高质高效种植技术研究与应用”等项目。截止2024年,累计选派科技特派团10个,科技特派员120人次,科技特派员(团)累计签订技术(服务)合同24项,创造直接经济效益23200余万元,开展技术指导、培训(服务)760余次,培训规模8400余人次,培养技术人员450余人,发表论文46篇,形成知识产权45项,指导形成知识产权36项,引进新品种50个,培育(改良)品种21个,建立(辐射)试验田9200余亩。

五、建设中试验证平台,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2024年,我市获批省级中试平台3家,发挥我市省级中试平台验证服务作用,促进高校科研成果走出转化现实产品的关键一步,同时加快培育市级中试平台的建设,截止目前,累计培育了晨日药业“功能食品科技成果中试服务平台”、辽宁壹立方砂业“辽宁本溪利用含铁尾矿加工精制砂石中试平台”、龙宝参茸“本溪县林下有机人参生态种植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中试平台”等5家市级中试平台。2025年,辽宁上药北方药业化药中试平台拟开展25个科技成果转化中试项目,计划投入资金6000万元。截至目前,已开展中试项目15个(含正在开展项目),完成资金投入1200余万元国药中心中药研发与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平台拟开展35个科技成果转化中试项目,计划投入资金1000万元。截至目前,已开展中试项目27个(含正在开展项目),完成资金投入30余万元辽宁本溪本钢先进高强钢制造中试平台拟开展4项科技成果转化中试项目,计划投入资金800余万元。截至目前,已开展中试项目3个(含正在开展项目),完成资金投入20余万元。2024年,围绕辽宁上药北方药业化药中试平台”“辽宁本溪中药研发与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平台”“辽宁本溪本钢先进高强钢制造中试平台”建设,累计开展中试服务项目140,对外中试项目74项,累计总8359.52万元

六、建设本溪市科技成果转化信息平台,打造互联互通的科技服务

为加强高校院所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建设本溪市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平台建成后,将根据企业和高校科技成果对接和转化的实际需要,通过平台进行注册后可发布技术、成果需求,高校、科研院所及创新团队等可通过电脑或手机APP软件实时查看或发布科技成果和技术需求,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根据发布情况,适时正在成果对接撮合活动、成果路演发布活动。目前平台的用户需求和技术路线已基本确定,正在逐步完善系统运行流程及技术需求,后续将对系统前台界面进行优化,使平台更加符合政府功能性平台的特点。

七、引进创新团队,为打造科技创新高地提供人才支撑

根据《“山城英才计划”“带土移植”团队项目实施细则》精神,经市县两级科技局推荐、专家评审、报市人才办核准,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批准,共有7个项目评为2023年度本溪市科技计划“带土移植”优质项目,并获得政策支持。2024年,我局会同市委组织部联合走访调研了5家创新团队项目企业,对创新团队项目创新性、对地方经济贡献等情况给予肯定,根据省、市文件规定,拟对我市申报2024年引育的5个科技创新创业团队项目进行评选,目前正在筹备评选工作。

八、围绕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聚焦科技金融,全力以赴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

加大金融信贷支持力度,提升科技金融服务能力,把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不断提升金融支持科技型企业质效,助力科技企业高质量发展。2024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联合科技部等部门设立5000亿元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市科技局积极落实国家科技创新再贷款政策,推动商业银行有效满足我市高端装备制造业等科技创新领域贷款需求,累计开展4个批次的科技创新再贷款备选企业名单与数据征集工作,共计申报企业70家,累计24家企业进入备选名单,相关企业将根据自身实际,享受政策。